重要会议与活动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开放日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5-12  点击:

 4月26日,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一年一度的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吸引64名物理学院本科生、卓越营同学踊跃参与。开放日活动设有技物楼、加速器楼、物理楼和综合科研楼四个会场。每个会场的老师与学生志愿者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介绍复杂的实验设备与前沿的科研成果,让大家对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识。

早上9点,技物楼的射频超导与先进电子束应用会场就热闹起来,同学们早早来到射频超导实验室一楼大厅集合。黄森林老师对到来的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射频超导实验室去年底完成改造升级,实验室条件大大改善,这里不仅是此次也是以后同学们未来科研实践可以常来交流的地方。听完实验室整体介绍后,同学们开始分组参观实验室。郝建奎、林林、冯立文、徐航四位老师分组给同学们讲解了射频超导实验室发展历程,第二代DC-SRF光阴极电子枪、2×9-cell超导直线加速器、传导冷却DC-SRF光阴极电子枪、2K液氮循环系统等装置的工作原理、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等,并就先进电子束未来可以开展的前沿科学研究进行了介绍。任满乾、王得洋、孙健涵、刘军韬、刘帅、戴映松等多位实验室在读博士生陪同学生参观,配合实验室展板内容,实时就学生们的困惑进行了深入解答。

紧跟着技物楼的强场物理与激光加速会场迎来了新一批探索者。在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209会议室,颜学庆老师用“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八字总结团队发展格局,“一个中心”指当前技物楼教学中心,“两个平台”指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和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研究院,可为学生们科研与实践提供良好条件。随后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穆鲁教授线上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学生唐娜·斯特里克兰共同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开辟了实现超高功率激光的新途径。他特别提到女性在科研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在场的每一位女性同学都能勇敢追求科研梦想,有机会做自己的学生。紧接着马文君老师介绍了强场物理与激光加速团队的整体研究工作,他巧妙地从“光”的奇妙特性引入,自然过渡到“激光”的独特之处,进而深入讲解“激光加速”的原理,最后阐述其在各个领域的“先进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团队的研究工作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随后林晨、徐新路、朱昆几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undefined

技物楼会场

在加速器楼会场402会议室与424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午餐座谈会随后进行。同学们一边稍作休整,一边享受美食。薛建明所长希望同学们将此次开放日活动作为了解科研一线的开始,有任何学业困惑都可随时联系所内老师。马文君老师从“我们研究什么”“我们的导师”“我们的毕业生去哪”“我们的仪器设备”“我们的科研项目”等部分全面汇报了研究所整体情况。特别地他提到,据数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高技术科技企业尤其是国家急需发展领域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科研院所承担国家重大需求任务。张国辉老师讲述自身教学与科研生涯经历,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的经历中收获成长。随后王晨旭、杨根、王智、沈晓飞四位老师依次代表“材料与器件辐照效应及应用”“医学物理与癌症诊断和治疗”“RFQ加速器”“高能量密度物理”四个方向做了介绍。加速器楼师生午餐座谈会结束后,加速器楼的实验室参观活动开始。同学们分组参观了319纳米孔及性能实验室、323探测器及传感器实验室、325量子传感实验室、114重频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和北京大学三束实验装置。赵云彪、田赏、黄华清、刘子荣、彭梓洋、张子骏等多位博士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实验室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undefined

加速器楼会场

加速器楼会场实验室参观结束后,物理楼的磁约束聚变能源会场活动开始。同学们先参观了北京大学等离子体实验装置,吴明阳、袁瑞鑫、陈舸弋三位博士详细介绍了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从核心部件的功能到整体的运行机制,讲解细致入微。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参观结束后,刘畅老师代表团队做了方向介绍,他先梳理惯性约束聚变与磁约束聚变等能源途径,再聚焦磁约束聚变,阐述其理论、实验、模拟等研究方向,接着分享国际研究进展、团队成果、面临挑战及突破方向,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对未来能源发展满怀憧憬。

undefined

物理楼会场和综合科研楼会场

傍晚时分,学生们前往开放日活动最后一站——综合科研楼的医学物理与医学影像学会场。在程浩、覃柏霖博士与门卫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脑磁图实验室、3T与7T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惊叹于科技竟能如此精准地解密大脑信号。参观结束后,高家红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就医学物理与医学影像学的前沿研究展开热烈讨论。高家红老师自豪地说道:“就像在大脑的‘神经网络’中寻找异常的‘电路’,一旦被我们发明的脑磁图发现,就能为精准治疗提供方向。我们的研发一直走在世界前沿。”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开放日活动圆满完成。对于参与其中的本科生们而言,这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的宝贵契机,助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1号  邮编: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