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所研究生学术交流,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于2022年11月25日下午在线上成功举办“研究生特别奖学金评选暨学术交流报告会”。会上来自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22位优秀研究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每位同学用10分钟介绍与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
本次活动的评委老师有薛建明、颜学庆、黄森林、肖池阶、杨根、郭志彬、王宇钢、王晨旭、郝建奎、全胜文、乔宾、陆元荣、彭士香、徐新路、林晨15位老师。15位评委老师线上出席奖学金评选报告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所内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会议由周庆秋老师主持。

第一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曹正轩同学,导师是马文君长聘副教授,他的报告题目是“超薄液膜制备装置”。为了提高平均束流功率,采用高重频激光打靶会导致靶被电离、破坏,制靶速度不够快且靶盘容纳数量有限使得加速器无法连续高重频运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曹同学在报告里向我们介绍了采用超薄液膜作为高重频靶的制备方案、性能指标、关键技术等内容。

第二位报告的同学是高能量密度物理方向的陈涛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和深度势能的锡相图模拟”。由于温稠密物质的高温高压的特性,使得实验较为困难且物质中的电子-离子相互作用需要量子力学来描述,因此对于温稠密物质在原子尺度的模拟变得非常重要。陈同学在报告中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深度势能分子动力学(DeePMD),并可以生成具有第一性原理精度的指定温压区域的势能面。

第三位报告的同学是高能量密度物理方向的陈冠樾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强激光场诱导的真空极化光学信号”。陈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强激光来制造可探测的光学信号来研究真空极化效应,并模拟分析了强激光诱导下的折射和反射效应以及光子加速效应。

第四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程浩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激光加速宽谱质子束的传输与实验系统搭建”。程同学向我们介绍了激光加速宽谱离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机制与离子加速系统的搭建和实验情况。

第五位报告的同学是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盖跃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PPT装置上偏压电极引发粒子逆梯度运输实验研究”。盖同学从粒子逆梯度运输研究对核聚变的意义入手向我们介绍了偏压电极引发粒子流的实验情况与结果分析。

第六位报告的同学是离子束物理方向的郭林欣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纳米线的微纳器件制备方法及光电测试装置”。利用低维材料作为基础的微纳光电器件具有探测波长范围广、响应时间短、体积小等优点,为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发展,研究微纳光电器件辐照退化是十分重要的。郭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纳米线微纳器件的制备方法和测试平台的搭建情况。

第七位报告的同学是离子束物理方向的黄华清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新型空间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系统”。近年来,中国在大力发展宇宙探测技术,因此亟需发展新一代抗辐照、抗低温的空间探测器。为了进一步开展新型探测器的研发与测试,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新器件的制备方法、探测器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低温在线辐照平台的搭建情况。

第八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蒋耀湘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应用于离子注入机的电子源研究”。蒋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应用于离子注入机的2.45GHz微型电子源系统和2.45GHz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

第九位报告的同学是离子束物理方向的黎雨欣同学,她的报告题目是“高熵烧绿石的抗辐照性能与结构研究”。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是核工业上的一大难题,将放射性核素包容在固化体的晶格中稳定性强、抗辐照能力强,其中烧绿石可作为固化基材。黎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高熵烧绿石更为突出的抗辐照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十位报告的同学是医学物理方向的李东旭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的磁屏蔽系统”。李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脑磁图以及脑磁图仪,以及环境磁场屏蔽系统的模拟设计与实验测试。

第十一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刘佳鑫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激光尾波场加速及其在激光核物理中的应用”。刘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设计搭建的激光尾波加速工作平台以及双喷嘴密度调制加速实验等内容。

第十二位报告的同学是医学物理方向的刘佳怡同学,她的报告题目是“睡眠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睡眠是一种基础的存在于各物种的生物学过程。刘同学在报告中解析了不同睡眠状态下小脑-全脑的功能连接差异并介绍了类淋巴系统的无创成像和微观机制解析。

第十三位报告的同学是离子束物理方向的罗冯平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He/H与空位作用的标定模型”。研究He和H与移位缺陷的作用对于理解聚变环境下空腔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罗同学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Fe内He和H与空位作用的标定模型和模型的意义。

第十四位报告的同学是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罗梦航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高燃烧率下氘氚聚变等离子体自持燃烧的模型研究”。罗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氘氚聚变等离子体粒子的传输模型,和基于此模型开发的氘氚聚变等离子体有限元程序。

第十五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孙小艺同学,她的报告题目是“基于惯性聚焦的细胞分离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循环肿瘤细胞(CTC)是癌症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的细胞学基础。孙同学在报告中向我们介绍了CTC的检测方法以及采用惯性聚焦富集CTC的方法。

第十六位报告的同学是射频超导加速器方向的王改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锡蒸汽法制备铌三锡射频超导薄膜腔及其传导制冷应用”。王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采用锡蒸汽法制备更高加速梯度的铌三锡腔的方法和实验结果。

第十七位报告的同学是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王李鹏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位动力学”。为了帮助进一步了解磁化等离子体内部各种本征模式无碰撞的物理现象,王同学在报告中展示了等离子体的非均匀性会导致非线性的相动力学,并且相位的有限时间奇异性会通过转换频谱与其他模式共振的方式来加速不同频率模式
之间的转换。
第十八位报告的同学是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王奕涵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ITG湍流与快粒子的相互作用”。王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简单却定性正确的平板离子温度梯度(ITG)模型,并且模拟发现了稀释效应对湍流增长率的修正范围等。

第十九位报告的同学是激光加速与直线加速器方向的魏天浩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强流氘离子直线加速器初步设计”。魏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一台传输效率高、发射度增长较小的氘离子注入器的设计过程和建模模拟结果。

第二十位报告的同学是射频超导加速器方向的杨志涛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从器件到材料:高Q值超导铌腔的中温烘烤实现”。杨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1.3GHz单cell超导铌腔的制作工艺与提升Q值的方法。

第二十一位报告的同学是高能量密度物理方向的姚屹林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激光驱动中子源实验及数值模拟探究”。姚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激波加速与氘核反应结合的激光中子源实验,并介绍了氘离子和质子与LiF靶反应产生中子的过程。

第二十二位报告的同学是高能量密度物理方向的张铱同学,他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相对论等离子体镜的阿秒脉冲远场特性研究与调控”。张同学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离焦激光实现远场无滤波超强阿秒脉冲的方法和利用离焦啁啾激光获得孤立阿秒脉冲的散角门方案,并介绍用于研究高次谐波的像差分布的波前反演算法。
经过评委老师评审,最终曹正轩、张铱、刘佳鑫、郭林欣、杨志涛5位同学获得“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其余17位同学获得“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此次“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评选暨学术交流报告会”圆满落下了帷幕。再次感谢带来精彩报告的参评同学们、认真公正的评委老师们以及参会的各位老师同学。期待下次学术交流报告会有更多优秀的同学们参加。
附:获奖名单
姓名 |
所获奖项 |
获奖金额(元) |
曹正轩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
5000 |
张铱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
5000 |
刘佳鑫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
5000 |
郭林欣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
5000 |
杨志涛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特等) |
5000 |
孙小艺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黄华清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刘佳怡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王改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蒋耀湘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姚屹林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罗冯平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程浩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李东旭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罗梦航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王李鹏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王奕涵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黎雨欣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魏天浩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盖跃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陈涛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陈冠樾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特别奖学金 |
3000 |
供稿人:刘中琦